慈大護理師生入偏鄉 關懷長者洞察創新健康服務模式

文/照片:慈濟大學護理學系

讓假期變的更有價值,慈濟大學護理學系羅淑芬老師利用國慶連假帶領師生學生,前進台東縣關山鎮及海端鄉南橫霧鹿部落,進行居家長者與居民家戶拜訪及健康檢測,了解長者作息、偏鄉原鄉醫療照護需求,護理人員的角色與功能,也協助南橫霧鹿部落柿子老農義賣柿子,讓同學們從服務體驗中,察覺居民的健康照護需求,洞察可能創新健康服務模式。

國家發展委員會 2018指出我國已在1993年邁入高齡化社會(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超過7%),並於2018 年成為高齡社會(超過14%),預計將於2025年成為超高齡社會(超過20%)。目前世界主要國家的老人照護政策,均以在地老化為最重要指導原則,認為老人應在其生活的社區中自然老化,以維持老人自主、自尊、隱私的生活品質。

目前多數的長照在地老化多是以每日到固定的聚會場所,由照服員協助量血壓、做運動、才藝手工、共食等促進人際互動,作為減緩老化的模式。然而偏鄉或部落的長者仍延續過去傳統的生活模式,日出而作到家裡附近的菜園進行有機的蔬果耕種,進而活動筋骨,也習慣將多餘的蔬果拿到市場販售,除了增加個人收入、勞動筋骨,進而增加個人價值、自尊,但仍缺乏銷售的管道,因為獨居孤老,有時會輕忽個人體能健康狀況。

慈濟大學護理學系2021年配合衛生福利部國家政策,辦理了第一屆家庭專科護理師公費生碩士班養成計畫,在全國24名公費生中,慈濟大學就佔了13位,關山慈濟醫院長照部古花妹主任及王愛倫居家督導,也是第一屆家庭專科護理師碩士班學生,此次透過關山慈濟醫院山地巡迴醫療的協助、關山慈善志工,10月10日至11日,慈濟大學護理學系師生得以實地走訪原鄉部落,了解偏鄉原鄉醫療照護需求,護理人員的角色與功能,洞察可能創新健康服務模式,

參與服務的慈濟大學護理學系四年級周苡禮說: 「現在務農的人有一大部分都是老人家,他們種植農作物的技術非常厲害,因為缺乏管道去做營銷,不一定能賣得很好價格,透過現在科技網絡發達,或許我們能為老人家打造一個友善平台,為他們銷售辛苦的種植的成果,成功將老人家的蔬果推廣出去之外,或許老人家也能同時找到自我的價值上」,劉麗嫄同學提到:「這次走入霧鹿部落,深刻體會地理環境讓居民健康獲得並非容易的事,透過護理師的居家訪視,了解居民用藥、飲食習慣,從關懷與問候,讓醫療的距離不再這麼遙遠,還多了一份溫暖,受益良多」。

鍾雅雲同學指出:「進入部落透過觀察與互動,發現居民的所需,刺激我思考該用什麼方式來改善生活品質。透過老師帶著我們挨家挨戶地訪視與進行血壓、血糖等測量,將得到的資訊與學理結合,就能大致了解數值異常的原因,並感同身受居民求醫時會遇到的種種困難,思考分析是否能去除原因來改善生活品質,跟著老師學習會更快速的記住課本上的知識,彌補先前線上實習的遺憾,也了解自己的優勢與劣勢,會讓我能看見不同的世界,也讓擴展未來的出路,不再侷限急性臨床護理師」。

一起參與本次活動的9位同學,透過此次二天的活動更了解慈濟大學辦學理念,並對護理專業的價值有了新的體認。